临沂旅游切换城市

㕵㕵㕵  查看地图

当前位置: 临沂旅游网 > 郯城县旅游

郯城县简介

 一、历史概况
        郯城县历史悠久,氏族社会末期,境内已有人群定居。时境为“东夷”之地,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,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,与夷族杂居于此,称“炎”地。周封炎族首领于此,称炎国,后演化为郯国。春秋时期,郯国附鲁,“郯子朝鲁”、“孔子师郯子”即出于此。战国时期(约公元前414年)为越国所灭。秦置郯郡,后改称东海郡,置郯县,属徐州刺史部,为县、郡、刺史部治所。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,元和中复置,始有“郯城”县之名,不久又省入临沂。元末复置郯城县,明清之后县域有变,县名未易。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。[历史事件]郯城大地震: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发生8.5级郯城大地震,波及8省161县,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,史称“旷古奇灾” 。郯城大捷:1943年初,为粉碎日军“蚕食”,八路军115师奔袭郯城,于1月19日晚10时发动强攻,次日晓全歼日伪军530人, 首创八路军山东敌后攻城范例。[历史人物]于定国(前111—前40年)西汉时东海郡郯人。汉宣帝时丞相,封平西侯。何承天(370—447)南朝宋无神论思想家、天文学家、政治家,历官衡阳内史、御史中丞等。刘之言(1906—1933)马头镇人,鲁南地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史人。1933年在“苍山暴动”中牺牲。
        二、自然地理
        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端, 地理坐标东经118°05′—118°31′,北纬34°22′—34°56′。南与苏北邳州、新沂、东海三县市交界;北与临沂、临沭、苍山三县市接壤。境南北长约65公里,东西宽32公里,总面积1312平方公里,其中平原面积1123.6平方公里,占全县总面积的86%;山丘面积183.4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14%。全县水面有130.4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10%。 郯城县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南部,临郯苍平原腹心地带,系沂蒙山区冲积平原。地形由东北向西南缓缓低下。东部马陵山绵延南北,中西部平原沂沭河纵贯南北。境内地势平坦,平均海拔约38米,自然比降为0.03%。全县辖11镇,6乡, 867个行政村。
        三、资源情况
        (一)土地资源
        全县耕地总面积为125.24万亩,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3.6%;未利用土地面积5.8万亩,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.7%,主要是山丘荒草地、平洼荒草地、裸岩、石砾地、田坎等。 在未利用土地中,可开发的约有0.74万亩,主要是山丘荒草地。全县共有林地面积28.4万亩,其中用材林2.5万亩,防护林3万亩,经济林20.4万亩。全县共有银杏750余万株, 其中结果树25万株, 百年生以上大树2.8万株。全县已林网化面积93万亩,林网化程度97%,林木覆盖率19. 9%。
        (二)矿产资源
        县内已知的矿藏资源有煤、铁、金刚石、重晶石、石灰石、矿泉水、建筑黄沙、建筑石材等八种。金刚石储藏地块面积4. 47平方公里, 现有储量10万克拉,“金鸡钻石”、“陈埠二号”分别重281.25和124.27克拉,均出自本县。 煤地质储量1亿多吨,工业储量5063万吨。铁现有储量164.88万吨。 石灰石总储量3亿吨。河砂总储量3.2亿吨。矿泉水含有锶、锂、锌、铀、硒等微量元素,属低矿化度重碳酸钙型优质天然饮用矿泉水,储量丰富。
        (三)水利资源郯城县属淮河流域沂河、沭河、中运河水系。其中沂河水系546.54平方公里,沭河水系612.28平方公里,中运河水系147.76平方公里。过境河流有沂、沭、武河、分沂入沭水道等, 全长131公里,流域面积281.81平方公里。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5.49亿立方米,其中,地表水4.09亿立方米,地下水3.02亿立方米,重复利用1.62亿立方米。
        (四)旅游资源郯城山川毓秀,旅游资源丰富。①马陵山位于县城东十里,南北绵延约数百里,为举世闻名的齐魏孙庞马陵之战古战场,遗迹犹存,景点众多。②红石崖风景区,位于郯城西南四十五华里沂河岸边。崖下河水滔滔,崖壁陡峭,其土色殷,坚硬如石;崖上树木参天,阴翳蔽日。其中有一棵雄银杏树,高37.5米,胸围7.1米,为西汉永光年间所植。已在此修建了“银杏古梅园”,占地百亩。③郯国故城在今县城城北,为元代所建,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此外,县城周围还有东海孝妇冢、于公墓、史大奈墓、庙山汉墓群等景点。
        四、农业
        2001年,全县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两大目标,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,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。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2.30亿元,增长3.2%,增加值为12.47亿元,增长3.7%。其中农业7.86亿元,与上年持平;林业1.87亿元,增长19.9%;畜牧业42亿元,增长6.6%;渔业0.32亿元,降低3.0%。农业内部结构为 63:15:19:3。
        种植业生产稳步发展,结构调整成效显著。在稳定和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,坚持以市场为导向,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,全年粮食作物总播面积为116.99万亩,同比减少13.7万亩,而经济作物总播面积为44.89万亩,同比增加10.57万亩,全年粮食总产为43.36万吨,同比减少5.23万吨,降低10.8%。其中夏粮总产为16.16万吨,降低16%;秋粮总产为27.20万吨,降低7.4%。油料总产为4.50万吨,增长21.9%。棉花总产为1553吨,增长87.6%。瓜菜为57.37万吨,增长9.4%。水果为19932吨,增长8.9%。
       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。2001年全县共完成新造林1639公顷,四旁植树206万株,育苗面积2718公顷。主要干果产量:栗子8100吨,同比增加226吨;白果2200吨,同比增加200吨。
       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。全年肉类总产量为5.03万吨,同比降低4.0%。其中猪肉产量3.60万吨,同比降低2.7%;牛羊肉产量0.39万吨,同比增长25.8%;禽肉产量0.84万吨,同比增长10.5%。奶类产量0.11万吨,增长22.2%。禽蛋2.25万吨,增长8.2%。年末生猪存栏29.97万头,大牲畜存栏7.10万头,家禽存养量439.2万只。渔业生产保持平稳。积极坚持控制捕捞发展养殖为方针,注重效益,稳中求进。全县水产品养殖面积为2.16万亩,水产品产量为6500吨,分别比去年增加0.03万亩和500吨。
       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,农业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。2001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.07万千瓦。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0.87万千瓦。联合收割机470台,农村用电量5582万千瓦时,全年化肥施用量4.75万吨。年末耕地面积为6.2万公顷。其中水田1.94万公顷,旱地4.26万公顷。有效灌溉面积为4.1万公顷,节水灌溉面积1.13万公顷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O.07万公顷,新增灌溉面积0.04万公顷,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O.61万公顷。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。
        五、工业
        2001年全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,效益明显改善。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9亿元,实现增加值20.24亿元。规模以上(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)工业企业63家,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7.44亿元,增长22.2%。其中国有工业完成5.98亿元,集体工业完成2.23亿元,股份制企业7.5亿元,外商及港奥台投资企业O.47亿元,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.25亿元。经济效益继续改善。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.33亿元,增长17.67%;利税合计2.58亿元,增长26.01%;利润总额1.47亿元,增长22.8%;3户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83万元,降低12.56%;产销率为97.8%,同比提高1.3个百分点。
        市场需求对工业生产的调控制约作用明显,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:原煤9.57万吨,机制纸6.75万吨,烧碱(折纯)9.43万吨,合成氨14.70万吨,化肥(折纯)11.30万吨,水泥40.9l万吨,发电量34885万千瓦时。
        六、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
        2001年我县继续贯彻实施扩大投资、启动内需的政策等措施,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,培育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,加强对社会投资的引导,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.4亿元,增长17.1%。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3.76亿元,增长1.1%;集体单位投资3.36亿元,增长155%;城乡个体投资7.29亿元,增长2.6%。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投资中,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.35亿元,降低46%;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.88亿元,增长148.1%。
        建筑业生产保持增长,经济效益明显提高。2001年全县有资质五级以上建筑企业19个,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.64亿元,增加值1.51亿元,实现利润0.09亿元。
        七、运输邮电业
       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,运输能力不断提高,客货运输量增加。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29.2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45.5公里,国道、省道163.8公里,县乡公路506公里,全县实现了所有乡镇通油路,所有行政村通汽车。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9万吨,增长3.2%,货运周转量6865万吨公里,增长3.3%;客运量138万人,增长13.9%,客运周转量20480万人公里,增长96%。
       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。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76.1万元,增长17.8%;函件310.7万件,增长15.3%。电信部门全年邮电业务收入4832.1万元,电话用户为9304l户,其中市话25162户,农话67879户,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9.6部/百人,比上年增加3.6部/百人,ISDN用户129户,交换机容量达169979门。移动通信继续快速发展,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.9万户,同比增加1.1万户。
        八、内外贸易
        国内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。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.65亿元,同比增长13.3%。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发展。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.68亿元,增长12.4%;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.97亿元,同比增长14%。教育、旅游、住房、计算机等消费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。今年还改建了一批专业市场和超市,烟酒公司“新世纪商场”、“郯中商场”等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,相继建成了“桃源”、“福源”、“华联”等超市,为商贸发展探索新的路子。
       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的突破。全年新批三资企业6家,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32万美元,同比增长96%,实际利用外资为150万美元,同比降低31%。进出口贸易有了新的进展,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039万美元,同比增长35%。其中进口1342万美元,增长45.4%;自营出口创汇697万美元,增长6.6%。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497万美元,增长6.6%。招商引资实现较大突破。全年派出境外经贸考察团组9批25人次,接待团体客商29批57人次。
        九、财政金融
        2001年全县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,整顿和规范税收程序,加大征管力度,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,使财政收支均保持较快增长。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.14亿元,同比增长18.8%。其中中央级收人为O.78亿元,增长16.4%;省级收入为0.04亿元,增长107.5%;地方收入为2.31亿元,增长20%。地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.2%,同比提高0.3个百分点。主要收入项目中,增值税为0.22亿元,增长5.8%,营业税0.19亿元,降低32.1%,企业所得税0.59亿元,增长96.7%。在支出上,按照“保工资、保稳定、保法定支出”等要求,确保了工资正常发放。2001年财政支出2.89亿元,同比增长17.9%,分项目看,对农业、教育、科技、社会保障、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分别为O.23亿元、O.78亿元、0.03亿元、0.02亿地、O.15亿元。
       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.71亿元,比年初增加4.2亿元,同比增长18.2%。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2。24亿元,比年初减少O.44亿元,降低16.4%;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22.17亿元,比年初增加3.19亿元,增长16.8%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6.21亿元,比年初增加2.06亿元,增长14.6%。其中短期贷款为12.96亿元,比年初增加0.76亿元,增长6.2%;中长期贷款为2.85亿元,比年初增加1.01亿元,增长80.3%。分项目看,工业贷款为1.75亿元,商业贷款为3.06亿元,乡镇企业贷款为o.51亿元,农业贷款为4.63亿元,个体私营企业贷款为0.07亿元,全县累让回笼现金5.44亿元。
        十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
      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,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得到加强,供水综合生产能力6万立方米/日,全年供水总量893万立方米,城市道路面积83万平方米,城市下水道总长度47公里,园林绿地面积226公顷,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1.82公顷,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415公顷,路灯3100盏。
       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。2001年环境部门以巩固“一控双达标”为龙头,以落实2001—2002年度县长环境目标责任制为总抓手,以改善全县环境质量为目的,确保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。2001年度水污染COD排放量935.01吨,大气污染物烟尘排放量526.9吨,二氧化硫排放量2270.02吨,工业粉尘排放量1862.46吨,均基本达到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。并且对“十五土(小)和“新六小”企业依法进行了取缔,全县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。
        十一、居民生活和物价
       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,生活水平有所改善。2001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87元,同比增加293元,增长5.7%。人均消费性支出3124元,同比增加55元,增长1.8%。其中食品类支出为1208元;衣着441元;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63元;医疗保健247元;交通与通讯223元;娱乐、教育、文化服务422元;居住280元;杂项商品与服务140元。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18.9平方米。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102台,电冰箱102台,洗衣机70台,照相机35台,摩托车50辆,影碟机35台,空调73台,微波炉5台,电脑3台。农民收支稳定增长。全县农民人均纯收人为2627元,同比增加132元,增长5.3%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377元,同比减少23元,降低1.6%。其中食品支出561元,衣着85元。居住232元,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175元,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8.9平方米。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59台,电冰箱8台,收录机24台,洗衣机20台,电风扇180台,照相机4台,摩托车23台。市场物价平稳运行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.0,消费品价格指数98.4。在居民消费价格中,食品类上升1.2%,衣着类下降6.9%,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上升0.1%,医疗保健类下降1.1,交通和通讯类上升3.9%,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上升4.2%,居住上升0.7%,服务项目14.1%。
        十二、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体育
        教育事业进一步向前推进。全县有普通中学40所,在校学生6.84万人,专任教师3125人。其中初级中学32所,在校学生5.89万人。小学254所,在校学生10.37万人,专任教师3444人,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%;幼儿园76所,在园幼儿数1.17万人,专任教师217人;职业高中3所,在校学生3524人,专任教师229入;特殊教育学校l所,在校学生170人,教职工40人,做到了小学适龄儿童全部入学,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,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,2001年高考本科实际录取人数达759人。
        卫生事业发展平稳,各项改革全面深化,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。全县有各类卫生机构29处,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236张,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428人,其中医生641人,护师、护士412人,中医事业稳步发展,中医院病床177张,卫生技术人员178人。
        文化、广播、电影、电视业繁荣发展。县城有文化馆歌舞厅一处,图书馆一处,藏书量达7.5万册,县城中心影剧院一处,可容纳观众750人,民办娱乐场所一座。乡镇有文化站17个,乡镇文化中心11处,农村文化室780个,乡镇电影队17个,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,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,古墓遗址保护点105处。全县有调频电视发射台1座300瓦,其中乡镇2座各20瓦,乡镇有17处广播站,全县电视覆盖率为98%,有线电视台1座,传送节目23套,有线电视安装户数2.7万户。
       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。2001年我县运动员参加全国比赛10人次,获金牌2枚,铜脾1枚,有奖名次3个,另外有2名运动员在九届全运会上获奖。参加全省比赛43人次,获金牌ll枚,银牌7枚,铜牌5枚,有奖名次21人次。参加全市比赛夺得团体第一名5个,第二名1个,第三名2个,金牌44枚,其他名次86个。并且向省市级输送运动员19人,向大中专院校输送11人。我县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也有明显增强。
        十三、人口和劳动就业
        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为96.96万人,比去年增加0.17万人,其中男性49.52万人,女性47.44万人,男女性别比为104:100;出生人口为8187人,死亡人口为4862人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.34%。
       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,工资水平有所提高。2001年末全县在岗职工3.53万人,同比减少0.13万人,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.77亿元,同比增加0.06亿元,职工平均工资7861元,同比增加446元。

郯城县美食

◆荷叶肉 ◆苦瓜皮蛋汤 ◆灯影牛肉 ◆郯城马头烤牌

郯城县特产

板栗是郯城名特产品,是全国板栗重点产区之一,已有数百年历史。板栗称之“木本粮食”,素有"铁杆庄稼"的美誉,栗子味道甘美、香甜,有很高的营养价值,自古以来,被人们视为上等食品。据《本草纲木》记载:栗子味甘性温,有养胃、健脾、补肾、强筋、活血、止血之效,药用价值很高。 杞柳,俗称白柳条,又称条子。郯城白柳条具有白润光亮,白中含亮,亮而映白,有柔、韧、坚的特点。郯城县是著名的白柳之乡, 白柳的种植和编制工艺品生产,主要分布在沂、沭河两岸的李庄、黄山、沙墩、庙山、高峰头等乡镇。 郯城琅琊编织品,是我省名牌出口工艺品。它造型美观,工艺精巧,款式新颖,色泽光洁如银,又具有轻便凉爽、经济实用的特点,一向畅销国际市场,是郯城的重要出口创汇产品!

郯城县旅游特色

西汉年间东海孝妇冢:位于城东外环路旁,坟冢高五、六米,周长80米 ,占地近半亩,至今保存完好。在孝妇冢的墓前有石碑两座,一个是康熙三十四年(公元1695年)所立,另一个是光绪三十年(公元1904年)所建。墓碑上有“万古流芳”四个大字,墓碑上依稀刻有“大清光绪”的年号,碑文还依稀可辨:“汉东海孝妇之故里也……千有余岁矣”。 孔子登临处:望海楼景区在城东南15公里处,位于红花乡大尚庄村东南约2.5公里的山顶上,是一座高大的石峰,巨石错叠,形如石楼。据传早在春秋时期,孔子周游列国出访郯国时,曾与郯国国君郯子到此登楼望海,观看日出,后称为孔子登临处--望海楼。望海楼的南侧有一大片红石,层层叠叠,霞光映在红石的上面,如同红色的海洋,分外迷人。 马陵山孙膑智斗庞涓战址:1992年9月21日,在山东省临沂市召开的,海峡两岸孙膑兵法暨马陵之战学术讨论会上,一个被历史风云湮没两千多年的悬案,有了确切的解释,来自海内外的100多名专家学者,经过实地考察和学术讨论形成共识: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应在山东郯城县马陵山。齐魏马陵之战发生在公元前341年,是军事家孙膑指挥齐国军队以少胜多,一举歼灭庞涓所率魏国十万大军的著名战役,这场战役突出地体现了孙膑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,创造了山地伏击战的典范,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,受到史学界、军事界的瞩目。然而,由于史籍记载的疏略以及后人诠释的失误,致使几乎家喻户晓的孙膑智斗庞涓的这场战役究竟发生在何地,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。 马头清真寺:是苏北鲁南目前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一所民族寺院,位于马头镇驻地北部,总面积13亩,其中大殿24间,有南讲堂、北讲堂、东对厅、水房、古井亭、门楼、望月楼等建筑,另有“金公施田铭”1幢,大殿北有石碑3幢,其中为乾隆三年“重修清真寺碑记。”马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三年,乾隆三年重修,同治元年建讲堂1座,并建浴池3间。1937年建南讲堂及套房各两间并购置锅炉1台。1983年政府拨款15000元,新建望月楼1座,北讲堂4间,水房4,修古井亭、门楼,使清真寺更加壮观。
临沂旅游:
苍山县旅游 费县旅游 临沂市旅游 临沭县旅游 蒙阴县旅游 平邑县旅游 沂南县旅游 沂水县旅游 郯城县旅游 莒南县旅游